博客年龄:16年6个月
访问:?
文章:670篇

个人描述

经济学爱好者,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关心和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曾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现任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

“中国精神”分量太重,不应随意诠释

2009-07-29 21:14 阅读(?)评论(0)
 

“中国精神”分量太重,不应随意诠释

 

今天《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了署名廖言题为“‘中国精神’——筑起抗御国际金融危机的长城”的长篇文章。文章把“中国精神”诠释为五点:第一,高瞻远瞩、坚持不懈的历史主动性;第二,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凝聚力;第三,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慨;第四,把握未来、锐意进取的坚定意志;第五,豁达开放、担当责任的宽广胸襟。

我们丝毫不否认,廖言先生概括这五点非常到位,确实反映了中国党和政府、中国人民在应对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但是,由廖言一个人概括,不具有代表性,不具有权威性,不应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第一,“中国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国精神”是非常严肃、严谨的概念。对于这样一个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华文化,不能随便提出来。如果真的随便了,那确实对不起奋在抵抗危机一线、真正创造了中国精神的中国人民,那确实对不起为铸造中国精神做出巨大奉献的历朝历代的我们的先人,也对不起党中央、国务院在艰苦努力中体现出的使命意识、精神状态、坚定意志、胜利勇气。“中国精神”不可以随便概括、随便发表、随便宣传!

第二, 廖言对民族文化确实有研究功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作为个人敢于选择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确实超出常人的想象。非“大家”、且作为个人学术行为敢为之的。但是,廖文五点“中国精神”之内涵,只能算一家学术观点。“高瞻远瞩、坚持不懈;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把握未来、锐意进取;豁达开放、担当责任”,如果这样的排比概述也能够算中国精神,那中国精神的版本就太多了,随便抓个人都能讲出体现中国精神的40个字。比如“艰苦奋斗,永不言败”,比如“团结拚搏,勇于胜利”,比如“不辱使命,振兴中华”,比如“鼓足干劲,敢为人先”等等……。找10个中学生可以拿出10个版本。

第三,《人民日报》发表这样的文章缺少严肃性。人民日报是党报,非常严肃,最有权威,发表这样政治性很强的文章,人们不会把它看成是一篇学术文章,事实也不是以学术文章形式发表的,人们往往联想,这是不是党的声音。党的声音能够轻易发出吗?尤其是“中国精神”这样政治性很强的概念,党报不应该轻易刊发。真的发了,读者就会联想,这个廖言肯定是一个笔名,应该是在相关指令下、经过集体智慧形成,且肯定经过党中央审定,从而可以作为最权威的解释。

“中国精神”分量太重,个人可以研究,但应该属于学术性探讨;人民日报身份太敏感,对分量太重的话题,恐怕还是应该由权威机构集体形成,得到相应认定。否则,就乱了!

 


  最后修改于 2009-07-29 21:3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