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6年5个月
访问:?
文章:670篇

个人描述

经济学爱好者,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关心和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曾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现任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

产能过剩是中国特色经济体制的副产品

分类:财经
2009-08-29 22:11 阅读(?)评论(0)

 

产能过剩是中国特色经济体制的副产品

 

温家宝总理于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另据《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目前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已经超过1亿吨的情况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同比又增长了20%左右;水泥产能过剩在接近3亿吨的情况下,在建水泥生产线已经超过200条,将新增产能2亿吨以上;而在铝冶炼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5%左右情况下,在建氧化铝、电解铝产能仍达560万吨和200万吨。此外,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也很严重。

产能过剩,必将造成价格上的恶性竞争,最终就是关门停产、血本无归,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巨大投资浪费,给人力、物力、财力带来巨大损失。由于这些产能过剩产业门类,大都依托自然资源,大都由政府主导,或政府背景,旨在推动投资、最终促进GDP增长,因此政治性、行政性色彩很重,是典型的粗放型、资源消费型产业,对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更可怕的是投资资金源于金融机构,血本无归逻辑结果,就是成为银行不良资产,造成金融资产损失,带来连锁破坏性反应。

产能过剩问题之所以成为长期的顽疾,究其根本原因是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我国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可识别之处,是由政府强力主导着经济发展。国家作为理性人,求解资源约束下如何实现财富最大增长,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对的相同的问题,东西方没有例外,大小国家也没有例外,与姓资姓社也没有关系。区别则在于这个求解的结果,即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来实现财富增长。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姓资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市场经济制度,通过市场来配置有限的资源,以实现财富的最大增值。中国则选择了市场支撑资源配置、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西方的政府也对经济增长施加影响,但是这个政府对经济增长控制力很弱,政府更谋求发展而不是增长,增长的事情交给了市场;中国也有市场,并且市场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我国政府牢牢主导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从不低于8%增长目标的确定,到这个目标分解到各省市自治区、再依次分解、直到县级政府,并且把这个增长目标能否实现,作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检验标准,作为领导干部晋职提升的主要标准。我国是中央集权制历史传统时间非常久的国家,“官本位”已经成为民族文化、融进民族基因,商人、企业家相对于领导干部群体,永远是二流、甚至“不流”之群体。正是这种文化传统、这种政治体制、这种竞争机制,使上至中央政府的各级政府,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

为证明自己的执政能力,本级中央政府要与上级中央政府进行比较:我这一代没让速度掉下来,我对子孙有了交代;中央政府要与同时代国外政府进行比较,我发展最快、干得最漂亮,我的制度最优秀,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同级政府之间则进行激烈竞争,我比你快,证明我的能力比你强,当然我比你拥有晋升的条件!

政府拥有暴力优势,在调动和配置资源方面,市场无论如何都不是其对手,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类型的企业能够与政府匹敌和竞争,如果需要,政府随时可以建立一个、无可匹敌的“巨无霸”企业。这种独有的政治制度优势,保证了我国经济30年高速增长。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如果也按照亚当·斯密那套理论,建立纯粹的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的节奏调整,我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速度,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巨大优势。

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会有负面作用,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就是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首先,产生过剩余是应对经济波动进行调控的结果。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要发生波动的,无论是政府调控的,还是市场自然调节的,都逃脱不了波动的规律。对于经济波动,政府是要进行干预的,我国的政府主导型制度安排的性质决定其干预更充分:当经济波动进入低谷时,政府托盘、加大投资力度,上马各种投资的项目,当然包括上述提到的过剩产能项目;当经济增长进入峰值时,往往对于速度还嫌不够、是不是还能够再快一点,过剩产能问题没有了,甚至于再扩冲。这样,从低谷到冲高,再到低谷到冲高,循环往复,产能不断被扩大,形成恶性扩张局面。

其次,产能过剩余是各级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由于各级政府都把本地区GDP增长作为最高目标,对于产能过剩项目,往往从本地区保增长的需要出发决定上马,很很难会从全国大局考虑,因为上了这个项目,就有了投资,就有了GDP,除非中央有明确硬性规定。项目扩张还有应对措施,可通过行政力量,限制区域外的相应产品流入,相反鼓励外销。各个地区都是这个指导思想,都在进行同质恶性竞争,产能哪有不过剩的道理?

再次,产能过剩余是国企不顾成本扩张的结果。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的政治制度优势。国有企业管理层,与政府管理层,属于同一个“官本位”文化群体,谁扩张得快、谁在保增长中立功、谁对GDP贡献大,谁就是优秀的国企董事长、总经理,谁就有被进一步提拔的可能。他们自然只顾当期经营状况,至于投资项目形成后有多大效益,到时再说,留给后人处理吧。所以,对于保增长有利的项目,对于立马见政绩的项目,自然能上就上、能快上就快上。

不要指望这个世界上有100%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安排,适合国情的制度安排就是最好的。我们国家这个制度,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中华民族送上世界历史舞台。目前应该继续发挥制度优势,同时尽可能避其所短,争取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实现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统一!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财经博客群录用:http://blog.sohu.com/biz/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