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6年5个月
访问:?
文章:670篇

个人描述

经济学爱好者,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关心和研究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曾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现任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009-09-14 07:38 阅读(?)评论(0)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社会上对中央保增长、“保八”常有批评,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很多问题都是GDP崇拜造成的,都是单纯追求发展速度造成的。这些批评,既有极端化倾向,也有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内在关系把握上的混乱,事实上中央既在保增长,也在促发展;并且,保增长是经济发展核心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增长的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指国民财富的增加,具体化则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再具体化点则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在经济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经常作为同一个概念混用,随着经济生活日益复杂化,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曾经成为经济学界激烈争论的话题,经济发展才由经济增长概念逐步扩展,成为内涵丰富而广泛且尚在争议中的一个概念,对其内涵解释,有的甚至于远远超出了经济的范畴。

例如,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曾经说过:“发展代表着社会的变革,它是使各种传统关系、传统思维方式、教育卫生问题的处理以及生产方式等变得更‘现代’的一种变革。”“发展战略应以促进社会变革为目标,找出不利于变革的障碍以及潜在的促进变革的催化剂”。

再如,法国学者佩鲁认为,发展指一个国家的人民的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变革,这一变革使得该国人民有能力去持续地、累积地增加该国的实际总产值。

我以为,经济发展内涵界定仍然应该局限于经济生活内部,这是一个源于经济增长的概念,我们不是讲社会发展,不是讲政治发展,而是经济发展,仍然应该以经济增长为基础进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展:

第一,经济增长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前提是经济增长。人类生存追求最终目标是幸福,尽管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但是,物质是这种感受产生的基础,对财富的占有和享有是产生幸福的基本前提。财富增加未必就能促进全社会幸福指数的提高,但没有财富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全社会幸福指数长期持续提升;经济增长未必就带来财富增加,但没有经济增长肯定不会有财富增加;经济增长未必就能带来经济发展,但没有经济增长肯定不会有经济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要求的增长是全面而均衡的增长。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往往呈现边际递增规律,往往发展得快的地区和领域,反而发展得更快,发展得慢的地区和领域,反而发展得更慢;更为根本的,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繁荣程度、人民富裕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和富裕,必须推动经济全面发展,在中国则表现为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东、中、西部共同发展,南北共同发展,沿海和内地共同发展,至少是地区间、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不能在发展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

第三,经济发展要求的增长是可持续增长。人类理性、仁爱的本能,要求我们的发展向子孙和未来负责,经济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可比喻为,面对资源约束求解财富最大增值的过程。我们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还要把有限资源留给子孙,单纯通过消耗资源规模扩张型发展具有持续性,在消耗资源同时破坏了环境、伤害了资源,也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经济发展必须变资源消费、规模扩张、环境破坏型,为资源节约型、内涵扩张型、环境友好型,通过变革经济增长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第四,经济发展还表现为经济内在结构的重构和演进。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农业社会,主要表现为通过物质资源要素投入、劳动力要素投入就能创造出更多物质财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加上人口资源增长,就可以带来农业产量增加;后来,农产品有了剩余之后,劳动力资源有了转移的可能,货币资本随之产生并发挥作用,后来有了机器工业,资本投入发挥了作用,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再后来,随着技术进步、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和工业产品的富裕,从事服务业的领域逐步被拓展。因此,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产业内在构成,必然随着经济发展进行动态重组,经济发展过程也表现为这种内在构成的重构过程。

第五,经济发展的目的还要求在发展结果的分配和享用上体现公平和公正。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在经济学研究范畴之内。注重经济结果的分配和使用,首先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目的,创造财富是为了占有和享受财富带来的幸福,由谁占有、占有多少,这既要体现效率原则,也要体现公平和公正的思想。劳动是人类共有的权利,享有劳动成果也是人类共有的权利,人类生而平等,但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面临的约束条件迥异,财富是不同个体在不同岗位共同劳动成果,只有在效率优先原则前提下注重公平、向弱者倾斜,才能最大程度实现享有财富边际效用最大化,最终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经济发展最终要表现为贫困群体减少,洛沦兹曲线尽可能接近45度线,基尼系数尽可能小些。

至于世界银行提出的人均私人消费增长率、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儿童死亡率、预期寿命、文盲率、城市人口比重等等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应该在上述四点内容之内。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财经博客群录用:http://blog.sohu.com/biz/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